您好!欢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官方网站!

新闻

NEW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工作动态

新闻

工作动态

  • 2025年8月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的“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上,以“创新?融合?超越”为主题的护理分会场通过前沿学术报告与创新实践分享,勾勒出新时代胸科护理学科发展的壮阔蓝图。开幕式由北京胸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秀军主持。北京胸科医院工会主席张宗德在致辞中对护理工作在医院诊疗工作中的重要性给予肯定,并表示护理学科作为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隐形翅膀”,需以科技赋能、以人文铸魂,为推动胸科护理事业进步贡献智慧力量。学术交流聚焦前沿多领域创新理念碰撞会上,多位护理及创新领域的专家,带来最新理念与实践经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护士长樊榕榕展示了 AI 技术对重塑外科护理流程的推动作用,从机器人辅助…

  • 近日,北京市属医院互联网诊疗工作交流会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成功举办。会议由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主办,旨在进一步提升市属医院互联网诊疗管理水平,深度规范市属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推动各医院间的经验共享与资源互通。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通州区互联网诊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以及18家市属医院互联网诊疗部门相关负责人等共同参会。会议由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张潇丹主持。她指出,自2020年北京市属医院正式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以来,互联网诊疗与咨询业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在整体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占比持续提高。互联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不同医院因诊疗侧重及专…

  • 2025年8月9日,正值北京胸科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重症医学分会场在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重症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围绕重症患者的治疗策略、生命内涵及医学支持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会议伊始,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聂晓敏发表致辞。她代表会议组织者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重症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学科的重要性。聂晓敏指出,重症医学在救治重症患者、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在专题报告环节,北京友谊医院段美丽以“危重患者困难撤机的干预策略”为题,从临床实际出发,…

  • 8月9日,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胸外科分会召开。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建院70周年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胸外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胸科疾病的前沿诊疗技术与创新成果展开深入交流,为胸科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会议由北京胸科医院微创诊疗中心主任韩毅主持。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北京协和医院李单青、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主任刘志东等多位专家致辞,为大会奠定了专业、开放的学术基调。会议分为五大主题板块,覆盖胸外科领域的多项热点与难点问题。韩毅分享了“肺结节手术肺段亚段切除的临床应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聂强介绍了“流域地形图2.0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与会专家围绕微创技术的精准化…

  • 8月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办的“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上,《肿瘤患者伴发精神心理障碍多学科诊断用药康复全程干预首都医科大学专家共识》进行首发。该共识由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临床心理学系联合发起,北京胸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首医系统肿瘤学、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中医学、护理学、药学、康复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学科领域专家共同撰写,首次系统构建了肿瘤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用药-康复”全流程干预体系,倡导全国的肿瘤医学诊疗从“疾病治疗”向“全人照护”的深度跨越。北京胸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庞宇、肿瘤中心主任林根,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曹邦伟,潞河医院精神…

  • 在全球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背景下,胸部疾病正以愈发复杂的态势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罕见病诊断困境与多器官联动病症诊疗难题凸显,传统单一学科诊疗模式已难以适配精准医疗的需求。而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为胸部疾病诊疗带来了革命性机遇。8月8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办的“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拉开帷幕,近百个精彩讲座剑指胸部疾病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胸部疾病诊疗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大会开幕:聚智聚力,共话胸部疾病诊疗新方向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等业内权威机构主办,以“融合创新,智领未来”为主题,紧…

  • 2025年8月8日,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医政分会场暨第二届运河医政管理论坛在京举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各界医政管理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医政管理的经验与体会。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医疗护理处处长朱晓瑞,通州区卫健委副主任郝玥,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副院长孙树学、聂晓敏等专家出席本次论坛。朱晓瑞肯定了北京胸科医院建院以来为诊治结核及胸部肿瘤等疾病做出的贡献,提出医疗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医院应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开展相关研究,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新思路、新做法。郝玥肯定了北京胸科医院在肺癌、肺结核“一扫双筛”模式上的创新,鼓励胸科医院继续深…

  • 2025年8月9日,第二届胸科创新大会骨科分论坛在京落幕。论坛以“创新驱动,引领骨科新未来” 为主题,汇聚了国内众多骨科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骨科领域前沿技术、创新理念与临床实践,为推动骨科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在致辞中回顾了医院及骨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医院骨科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在机器人应用、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突破方向,强调通过论坛交流促进骨科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副主任兰汀隆分享了骨科既往取得的成就,如疑难病症诊疗技术上的突破、技术创新应用等;阐述了骨科未来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新技术研发等;还围绕脊柱感染的精准诊治…

  •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开启以“七秩同心· 新力同行”为主题的2025年新职工入职培训。盛夏八月,生机盎然,希望涌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迎来85名朝气蓬勃的新成员。他们怀揣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忱与美好憧憬,正式加入“胸科”大家庭,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崭新活力。铸魂:领导指引明方向潘军华书记以“传承、担当、未来”为关键词,为新职工带来一堂立意深远的思想启迪课。他开宗明义,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作用。他提到“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从一名“合格职工”成长为“时代担当者”,需不断学习,钻研专业技术,努力成为行业领袖,实现个人和医院共成长。潘书记殷切寄语新职…

  • 7月28日下午,一场以“七秩同心· 新力同行”为主题的迎新会在主楼三会议室举行。迎新会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庞宇主持,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出席并致辞,代表全院职工热烈欢迎新成员的到来。院领导深情寄语新职工,诚挚欢迎新职工融入北京胸科医院这个大家庭,立足本职、精进医术、勇于担当,共同为医院的璀璨明天“添砖加瓦”。在领导致辞环节。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以“同心同行”为切入点,以医院未来发展规划为核心,他强调新入职职工要始终保持和求学期间一样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虚心求教,同时要牢记“盛德敬业、精诚济世”的胸科院训,为医院的共同目标而奋进。在榜样分享环节,2023年入职的细菌免…

  • 2025年7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举办了第三届癌痛规范化管理护理新进展学习班。来自国内肿瘤、疼痛、心理、药学、中医、护理等多领域的知名专家,200余位学员现场参与学习交流,同时,近1500名医护人员通过线上方式同步观看,共同见证了这场癌痛护理管理领域的学术盛会。会议伊始,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庞宇,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护理部主任王秀军为活动致辞表示癌痛规范化管理是提升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以精准管理为核心,依托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不断提升诊疗能力与服务水平。此次学习班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启迪思维,提升护士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专业能…

  •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二科主任刘志东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三例高难度纵隔肿瘤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生。这三例手术因病灶位置深在、毗邻关键脏器,且伴随复杂的解剖结构侵犯,不仅操作难度堪称纵隔手术领域 “天花板”,术中及术后的风险防控与管理更是对医疗团队综合实力的极致考验。刘志东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多学科协作,成功突破手术禁区,再次展现了我院在纵隔疑难复杂手术治疗领域的领先水平。案例一:30 岁青年命悬一线,ECMO 护航拆除 “定时炸弹”30 岁患者小陈因胸痛查出后纵隔 5×4 厘米肿物,辗转多家医院均束手无策。这个 “定时炸弹” 长在气管隆突下方、食管前方,不仅压迫左主支气管完全闭塞、左肺无法张开,同…

  • 近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首届首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决赛圆满落幕。北京胸科医院在此次大赛中表现亮眼,三个项目成功入围决赛,其中结核一科主任聂文娟团队的项目《中国创新药为全球耐药结核病防治提供新方案》荣获大赛铜奖,充分展现了医院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的创新实力与科研水平。本次大赛以“创新驱动发展,青春建功健康”为主题,吸引了全市186个优秀项目参与角逐。聂文娟团队的研究聚焦全球公共卫生难题——耐药结核病防治,创新性地提出以我国自主研发新药康替唑胺为核心的短程治疗方案。该项目基于北京胸科医院牵头的INSPIRE-CODA多中心临床研究,联合全国40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212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系统研究。研…

  • 日前,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办,新疆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承办,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委会、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首医临床病理学系协办,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提供技术指导的第四届“燃灯”结核病与胸部疾病病理诊断研究进展学习班在喀什圆满落幕。本次学习班以“感染性疾病与胸部肿瘤的病理诊断规范化与多学科融合”为主题,聚焦病理学前沿进展与胸部疾病临床实践需求,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升病理工作者专业技能与诊断水平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活动特邀国内70多位知名病理和结核病领域专家,吸引了300多位学者现场参与。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主任车南颖和北…

  • 当都市的喧嚣沉入夜色,北京胸科医院院区内的灯光却次第阑珊,一个个角落亮如白昼,气氛紧张而有序。为确保新建医疗综合楼顺利投入使用,日前,北京胸科医院迎来了一次至关重要的高压电源切换改造。这场必须在子夜时分完成的精密作业,是对后勤保障体系韧性的一次无声检阅。基础运行处专业团队早已枕戈待旦,与之呼应的是各关键科室遴派的精干值守力量。医疗设备的电力保障、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关键药品的温度控制、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所有环节都容不得丝毫差池。预案早已烂熟于心,演练反复推演。时钟指向预定时刻,全院灯光有序熄灭,进入计划停电状态。此刻,在配电室内、在设备机房、在楼宇的关键节点、在临时指挥中心,一双双专注的…

  •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成功为两名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了高精度手术,标志着我院在甲状腺肿瘤微创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据了解,两位患者赵先生(化名)和刘女士(化名)因发现甲状腺肿物,慕名来到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就诊。经科室副主任医师姜楠详细检查,发现两人的甲状腺肿物均位于解剖位置特殊的峡部。通过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术及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对这一特殊病例,姜楠团队与副主任医师赵双涛进行了多学科会诊。考虑到患者肿瘤体积较小(约5mm)且年龄较轻,医疗团队制定了"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分别于2025年7月1日和2日顺利完成…

  • 盛夏时节,一场聚焦重症肺结核患者护理的学术盛宴在北京胸科医院拉开帷幕。近日,北京胸科医院联合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举办第十七期“福”之“研”全国结核病护理大查房,通过线上会议形式,汇聚全国护理精英,共探循证护理与多学科协作新模式,为提升结核病护理质量注入新动能。会上,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杜桂春线上致辞,两院聚焦结核病护理中的难点与痛点,展开深度交流与学术碰撞,分享创新实践经验与成果,旨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和福音。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护士长刘美凤分享了一例肾上腺结核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案例。通过精准评估与循证干预,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一科护士长矫晓克点评指出…

  • 7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首期MDT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胸科医院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单位的近70名专家参与,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三博脑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石景山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结核病诊疗的新思路与新方法。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副主任委员、北京胸科医院副院所长李亮,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主任委员、北京地坛医院常务副院长陈效友等专家出席本次活动。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副主任医师李华率先进行病例分享,她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检查检验结果及疾…

  • 6月26日,北京胸科医院接到北京市卫健委的批复函,正式批复成立以北京胸科医院为核心单位的肺癌专科联盟。此平台的成立,是基于自2021年成立的通州区肺癌专病医联体和2022年成立的京津冀医联体的基础上,标志着我院在肺癌领域的专业深耕和专业辐射得到周边百姓的认可,医疗服务逐步从区域、京津冀拓展到全国。截止到目前,以北京胸科医院为核心单位的京津冀医联体成员单位共计35家,包括通州区肺癌专病医联体22家医疗机构,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占20%。以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呼伦贝尔胸科医院)为例,其作为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北京胸科医院长期支持下,胸外科、肿瘤内科、结核内科已经发展为医院的特色,并在当地…

  • 7月3日,一场跨越三千多公里的远程会诊在新疆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顺利完成。29岁的小图作为首位受益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专家的精准诊疗下,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标志着北京胸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以“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模式,为边疆地区患者带来更及时、更温暖的医疗服务。小图是一位饱受咳嗽、咳痰困扰4年的年轻女性,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能明确病因。随着症状加重,她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此次通过北京胸科医院与和田地区传染病医院搭建的远程诊疗平台,结核科、呼吸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迅速为其制定了精准治疗方案。“就像患者在我们身边一样!”北京胸科医院党委书记潘军华在启动…